02-23632057,02-23632105

仁醫仁術,視病如親

Integrative Medical Care

從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看精神醫學對疑難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方志男醫師

國興中醫診所

本文已發表在2009年國際精神醫學論壇

及醫學世界週刊

摘要

精神醫學長期以來和一般身體的疾病是被各個獨立看待:一般認為所謂健康只是指身體的健全為主,精神心理的問題被歸咎於宗教的事項。身體所表現的疾病症狀和精神心理的關係,在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的印證下,得到物質上關連性的基礎,是現代醫學突破性的發現。希望在精神醫學參與疾病的治療下,使難治疾病的治療得以突破。尤其現代醫學先進國家,已經注意此項需求,例如癌症的治療已採取全人治療的方式,而不只是腫瘤專科醫師的治療而已。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有學者試圖利用心理穩定以達到神經內分泌的平衡進而調節異常的免疫系統。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始終強調身心合一的觀點-不論是生理或疾病的治療,這是顯示出中醫學在幾千年的淬煉下有其遠見及偉大,希望在未來中醫學在全人治療的概念下,突破更多疾病的治療。


關鍵字:精神醫學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 神經內分泌學 免疫學


前言

幾世紀以來,我們總認為「健康」所代表的意義只是關於身體的健全為主。而不論是醫師或病患,其關注的的目標也是身體而已,只關注身體所表現的症狀。這些是生物醫學為主的西醫利用身體的病徵為從事診斷及治療的依據。然而,卻鮮少有人會花大的心思去關注在疾病中最令人難解的精神和心理上。

醫師對肉體和疾病的態度,主要源於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所建立,他認為人體不過是一部機器。使得後來的醫學發展,往往只注意身體上的病,而心靈的問題則歸在宗教。把人分成身心分離的方式研究。使得許多現代的醫師所想到的只是治病,卻忘了整個人體的真正主宰:「心靈」的存在。

近半個世紀,由於生物醫學在治療疾病的發展上,遇到瓶頸,很多疾病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尤其是關於精神心理及免疫性或複雜性疾病有關的病症。而精神神經免疫學專家已掌握確實證據,證明情緒、心理狀態與反應全都對免疫系統有強烈影響。

20世紀70年代,Besedovsky 提出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學說(neuroendocrine-immuno-modulation , NIM)認為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可通過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傳遞信息,形成整體調節網絡。而精神刺激直接作用於大腦皮質後,神經經傳導影響下丘腦,垂體,直接或間接經末梢效應激素作用於免疫系統。由此項學說的提出,可以物質上的証明精神心理因素也可影響免疫系統。因此抑鬱、緊張、悲傷等精神狀態,可導致免疫抑制的現象。精神醫學更因此顯得重要-對於臨床的治療疾病的過程。本文將介紹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由此突顯精神醫學的重要;而自古以來就強調身心合一的中醫理論,可如何來發揮其舉足輕重的腳色。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調節

現代生物醫學研究對生命規律的認識已逐步由器官向細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深入,在不斷有新的發現與研究的同時,方向已越來越重視機體整合調控機制的探索。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在自身保持平衡協調的同時,完成對內環境穩態及循環、呼吸、消化、泌尿、造血、生殖等系統的調節整合。而中醫學的全部體系都是建立在整體宏觀的現象聯繫的方法之上,中醫無論是生理或病理都非常重視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態平衡,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這種整體的,非特異性的調節理論與現代醫學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學說有著相聯繫之處。而且中醫學理論強調身心合一,更突顯出中醫學理論對於現代醫學有其先進之處。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間存在著信息傳遞系統,其形式有:○1細胞與細胞直接的或介於其質的聯繫;○2某一細胞產生的物質作用於旁細胞的旁分泌調節(Paracrine Control)及作用於自身的自身分泌調節(Autocrine control);○3信息傳遞物質通過血流運輸各靶細胞發揮作用的內分泌調節(Endocrine control);○4通過生物電及突觸神經遞質傳遞信息的神經調節(Neuron control)。神經的傳遞物質是胺、氨基酸、肽、前列腺素、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等,以快速傳遞信息為特徵。內分泌系統的信息傳遞物質是激素,傳遞速度較慢,但以作用範圍廣泛為特徵。免疫系統最重要的信息物質是細胞因子。細胞因子不僅是免疫細胞增殖的重要物質,而且能向各臟器傳遞信息。

神經內分泌系統感受情緒、物理、化學等刺激產生相應病理生理反應的同時,通過遞質、激素將信息傳遞到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似-”移動大腦”(Mobile Brain)巡游各處,感受各種刺激,特別是感受中樞不能感知的刺激(如細菌、病毒),在引起免疫應答的同時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及免疫遞質/激素將信息傳遞給神經內分泌系統。神經、內分泌、免疫三者之間除直接的神經連絡和細胞間的直接接觸外,其密切而複雜的信息聯繫主要通過彼此間的產物-遞質、激素、細胞因子等而構成。

目前,神經學科、內分泌學科、免疫學科等都從不同角度進行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研究,而對下丘腦-垂體-靶腺-免疫之間的反饋聯擊大致有三個部份:○1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胸腺軸(HPAT),○2下丘腦-垂體-性腺-胸腺軸(HPCT),○3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胸腺軸(HPTT)。

精神醫學透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對疾病的影響。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下行通路是指由神經内分泌系統到免疫系統的作用環節和方式。在下行通路中,可從精神或情緒性應激、條件反射和外週神經三個方面分析神經系統對免疫功能的調控作用,即所謂大腦皮質的神經精神活動能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外週神經對免疫系統的直接作用,可通過釋放腎上腺素能和膽鹼能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乙醯膽鹼調節免疫功能和身心平衡。

精神性或情緒性應激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對機體組織不造成直接損傷的刺激,稱為非損傷性應激或精神性應激,又稱為情緒性應激。情緒性應激的因素有:驚恐、憤怒、焦慮、悲傷等七情六慾。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緊張性的心理社會刺激,例如親人身故、競爭性很強的學習環境、緊張的人際關係、夫妻吵架、生活孤獨、無依無靠與悲觀失望的現實、超強的工作和熬夜、理化因素刺激如噪音及擁擠等。這些種種的緊張性刺激影響機體,造成精神及心理緊張,導致機體各種功能代謝的變化,免疫功能出現低下。有研究顯示,處於緊張考試的學生和喪偶者可見T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受到抑制,NK細胞活性降低,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減弱,唾液中SIgA顯著下降、易患感冒、細菌性感染和其他疾病及疲勞等。

現代研究中,發現精神病患者其免疫力功能有呈現紊亂失調的狀態。中國同濟醫科大學針對4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免疫功能的檢測結果,病人組外周血CD 、CD 細胞均值明顯低於對照組,CD 無差異, CD / CD 比值降低,NK細胞明顯增高,IL-2誘生水平明顯降低,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存在多個環節的異常。

從上述的分析,神經精神活動確實能明顯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狀態。目前在臨床各種疾病的治療中,精神醫學心理療法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醫療人員的重視。

而我們也可以用行為療法(Behavioral Therapy)即通過建立條件反射的方法,如使病人學會用一種或多種與免疫無關刺激物(如針灸、按摩、指針、音樂、圖畫、書法等)代替免疫調節劑,通過調整身心健康,進而調節機體紊亂了的免疫功能,達到治療諸如變態反應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癌症等其他與免疫有關疾病的目的,這樣可減少甚至消除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CY)等的一些嚴重副作用。

由此可見精神醫學的介入身體疾病的治療,已不是精神上的慰藉而已,而是實質物質上對身體產生影響,突顯精神醫學的重要。

結論

精神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已物質性的證明出精神神經異常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面對因免疫系統異常所造成的疾病,我們已不能將此疾病獨立看待,必須結合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參與,可讓我們對疾病更了解並在治療疾病的同時能更全面的照顧病人。精神醫學的發展目前較傾向於認為精神心理疾病大多為大腦的化學失去平衡所造成的疾病。人類目前所處的現代社會,將精神心理疾病視為大腦功能或化學異常的理論,即使用藥物就能減輕精神心理的問題。但我們在臨床上發現,使用藥物後的患者,在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下,會又造成另ㄧ個身體或心理的問題。所以也有一些學派學者主張“療癒心靈,非以藥物治療頭腦”才是精神醫學根本的意義與真正的目的。個人認為不論是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的精神醫學,當我們面對身體疾病,已經不能單純的只是看病,而是要關注到整個身心合一的人這個個體。

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思考:我們需要更尊重生命,更尊重心靈?如果症狀乃是心靈試圖自我療癒之過程,我們是否要尊重病人的每一個症狀?醫生開藥、病人吃藥,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及重視,期待所有的醫者去醫人、醫心,而非只是醫病。

參考資料

1. 何權峰 身心靈整體健康;新時代醫學觀 宏欣文化 1998

2. 羅頌平,梁國珍 中西醫結合生殖免疫與內分泌學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6

3. 孫怡,楊任民 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

4. 駱永珍,張燕華,周榮興 針灸與免疫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5. 盧君健 紅斑狼瘡中西醫結合診治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6. Elio Frattaroli,M.D.著 許司烈譯 腦時代心治療 2005



【內容來源或主要科學文獻依據】醫師自行發表
【轉載本文請取得原作者同意】

總瀏覽人次: 網頁計數器